種類03
貴重金屬礦產
金礦
中國金礦資源比較豐富。總保有儲量金4265噸,居世界第7位。我國金礦分布廣泛,除上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外,在全國各個省(區、市)都有金礦產出。已探明儲量的礦區有1265處。就省區論,以山東獨立金礦床最多,金礦儲量占總儲量14.37%。
礦床類型
金礦礦床分內生、外生兩大類。內主礦床中以巖漿-熱液破碎帶蝕變巖型和石英脈型為最重要,前者如山東焦家金礦,后者如小秦嶺地區;沉積改造微細粒型金礦具有較大找礦潛力(如貴州黔西南金礦);砂金礦亦占有重要地位。
成礦時代
金礦成礦時代的跨度很大,從距今約28億a左右的太古宙開始,一直到第四紀都有金礦形成。但56%的金礦儲量集中在前寒武紀,其次為中生代和新生代金礦儲量,占總儲量的36%,古生代的金礦相對較少,只占5.7%。
銀礦
中國是銀礦資源中等豐度的國家。總保有儲量銀11.65萬噸,居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秘魯等國家之后,約處世界第6位。我國銀礦分布較廣,在全國絕大多數省區均有產出,探明儲量的礦區有569處,以江西銀儲量為最多,占全國的15.5%。
礦床類型
礦床類型有火山-沉積型、沉積型、變質型、侵入巖型、沉積改造型等幾種,以火山-沉積型和變質型為最重要。
成礦時代
從成礦時代分析,除太古宙和新生代沒有發現具工業意義的銀礦床外,自元古宙到中生代都有大中型銀礦床產出,其中以中生代形成的銀礦最多。
鉑族金屬(含鉑、鈀、鋨、銥、釕、銠)
中國鉑族金屬礦產資源比較貧乏,總保有儲量鉑族金屬310噸。我國已探明鉑族金屬的礦區有35處,分布于全國10個省(區),其中以甘肅為最多,占全國總儲量57%;其次為云南、四川、黑龍江等省。
礦床類型及成礦時代
鉑族金屬礦產礦床類型主要為巖漿熔離銅鎳鉑鈀礦床、熱液再造鉑礦床和砂鉑礦床,以前者為最重要,如甘肅白家嘴子礦床即屬此類。鉑族金屬成礦時代主要為古元古代和古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