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類02
黑色金屬礦產
鐵礦
中國是鐵礦資源總量豐富、礦石含鐵品位較低的一個國家。目前已探明儲量的礦區有1834處,總保有儲量礦石463億噸,居世界第5位。
礦床類型
從鐵礦成因類型來看,根據程裕淇和趙一鳴等的意見,主要有與鐵質基性、超基性巖漿侵入活動有關的巖漿型鐵礦床。
成礦時代
從成礦時代看,自元古宙至新生代均有鐵礦形成,但以元古宙力量重要。
錳礦
中國錳礦資源較多,分布廣泛,在全國21個省(區)均有產出;有探明儲量的礦區213處,總保有儲量礦石5.66億噸,居世界第3位。中國富錳礦較少,在保有儲量中僅占6.4%。從地區分布看,以廣西、湖南為最豐富,占全國總儲量的55%。
礦床類型
從礦床成因類型來看,以沉積型錳礦為主,如廣西下雷錳礦、貴州遵義錳礦、湖南湘潭錳礦、遼寧瓦房子錳礦、江西樂平錳礦等;其次為火山-沉積礦床,如新疆莫托沙拉鐵錳礦床;受變質礦床,如四川虎牙錳礦等;熱液改造錳礦床,如湖南瑪璃山錳礦;表生錳礦床,如廣西欽州錳礦。
成礦時代
從成礦時代來看,自元古宙至第四紀均有錳礦形成,以震旦紀和泥盆組為最重要。
鉻礦
中國鉻礦資源比較貧乏,按可滿足需求的程度看,屬短缺資源。總保有儲量礦石1078萬噸,其中富礦占53.6%。鉻礦產地有56處,分布于西藏、新疆、內蒙古、甘肅等13個省(區)藏為最主要,保有儲量約占全國的一半。
礦床類型
中國鉻礦床是典型的與超基性巖有關的巖漿型礦床,絕大多數屬蛇綠巖型,礦床賦存于蛇綠巖帶中。西藏羅布莎鉻礦和新疆薩爾托海鉻礦等皆屬此類。
成礦時代
從成礦時代來看,中國鉻礦形成時代以中、新生代為主。
釩礦
中國釩礦分布于19個省、市、自治區。五氧化二釩達百萬噸以上的有四川(1281.9萬t)、湖南(366.8萬t)安徽(235.8萬t)、廣西(203.1萬t)、湖北(144.1萬t)與甘肅(125.9萬t),這六個省(區)共計2357.6萬t,占全國五氧化二釩儲量的90.8%。
礦床類型
釩礦主要產于巖漿巖型釩鈦磁鐵礦床之中,作為伴生礦產出。釩礦作為獨立礦床主要為寒武紀的黑色頁巖型釩礦。
成礦時代
釩礦成礦時代主要為古生代,其他地質時代也有少量釩礦產出。
鈦礦
中國鈦礦分布于10多個省區。鈦礦主要為釩鈦磁鐵礦中的鈦礦、金紅石礦和鈦鐵礦砂礦等。釩鈦磁鐵礦中的鈦主要產于四川攀枝花地區。金紅石礦主要產于湖北、河南、山西等省。鈦鐵礦砂礦主要產于海南、云南、廣東、廣西等省(區)。鈦鐵礦的TiO2保有儲量為3.57億噸,居世界首位。
礦床類型
鈦礦礦床類型主要為巖漿型釩鈦磁鐵礦,其次為砂礦。
成礦時代
從成礦時代來看,原生鈦礦主要形成于古生代,砂鈦礦則于新生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