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耐火材料網】
常言道:“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加快,耐火材料在鋼鐵、建材、電力等高溫工業中的運用愈發顯得不可或缺。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基礎性的重要領域,自新中國成立64年來卻沒有一個獨立的發展規劃,行業長期處于粗放管理和無序競爭的狀態。近日,工信部出臺了《促進耐火材料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為行業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耐火材料迎來了春天。
舉足輕重的小行業
資料顯示,人類使用耐火材料的歷史非常悠久,幾乎與文明發展同源同步。進入工業時代以來,耐火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今,耐火材料的身影更是散布在各大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中。僅以新型干法水泥窯為例,從原材料預熱、分解,再到高溫煅燒、冷卻出料,總長幾百米的生產線以及處于高溫中的通風系統、余熱發電系統等輔助設施都需要耐火材料的保護。
"沒有耐火材料,就燒不出一袋水泥,生產不出一塊玻璃。"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高級工程師徐殿利認為,"耐火材料對于高溫工業的生產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支撐作用。"
然而,行業的規模似乎與其地位并不相稱。據徐殿利介紹,我國大大小小各種規模的耐火材料企業一年的材料與制品銷售收入不過2000多億元。與許多上下游行業相比,只能算是"小字輩",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