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耐火材料網】
8月22日至23日,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指導、首鋼總公司和中國冶金報社共同舉辦的"2014'轉型發展·鋼鐵強國之路'高峰論壇暨京津冀協同發展首鋼實踐研討會"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論壇以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為理念,推動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同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通過解析首鋼搬遷調整建設京唐公司,并實現轉型發展的成功案例,總結實踐經驗,為鋼鐵行業發展提供借鑒,探索中國鋼鐵工業的強國之路。
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徐匡迪,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名譽會長、原國家冶金局局長蒲海清,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冶金工業部副部長殷瑞鈺,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名譽會長、原冶金工業部副部長吳溪淳,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兼副會長劉振江、常務副會長朱繼民、副會長王曉齊,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苗治民,中國金屬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王天義,寶鋼集團總經理陳德榮,武鋼集團總經理馬國強,鞍鋼股份總經理王義棟,中國鋼研科技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才讓,太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李曉波,河北鋼鐵集團副總經理王新東,山鋼集團總經理陳啟祥,本鋼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沙鋼集團黨委副書記陳曉東,渤海鋼鐵集團總經理嚴澤生,泰山鋼鐵集團董事局主席、黨委書記王守東,中天鋼鐵集團常務副總裁高一平,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克敏、屈秀麗、王利群,中國冶金報社社長、總編輯陸聞言,中國冶金報社黨委書記陳貴民,以及來自企業、協會、研究機構、政府管理部門的領導、專家、企業家、行業精英等300余人出席論壇。
首鋼總公司領導靳偉、徐凝、何巍、王毅、張功焰、梁宗平、趙民革、顧章飛、劉建輝及首鋼各有關部廳領導和四地鋼鐵企業、礦業公司等從事技術研究、產品管理的相關人員出席論壇。王天義、王曉齊分別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論壇。
劉振江首先在致辭中代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和中國金屬學會,對論壇的舉辦致以熱烈的祝賀,對各位嘉賓的蒞臨表示熱烈的歡迎。他指出,鋼鐵產業調整和產業轉移與轉型升級相結合,與創新驅動相結合,與區域協調發展相結合,與化解過剩產能和治理污染相結合,做起來并不容易。首鋼搬遷完成了世界鋼鐵史上最大規模的搬遷調整,首鋼京唐公司集成了國內外最先進的技術,也因此開創了曹妃甸工業園區,不但積累了鋼鐵升級的經驗,也經歷了剛搬遷就遇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市場考驗。首鋼搬遷調整的經驗,可以為京津冀地區的產業轉移及產業發展提供借鑒,也可以為我國大鋼鐵基地建設提供經驗,有助于我們解決鋼鐵工業轉型發展中的一些困難。鋼鐵工業的轉型發展是一篇大文章,轉型發展需要智慧,需要奮斗,需要政府和社會支持。
徐匡迪作題為《創新驅動促進鋼鐵業轉型發展》的主旨演講。他以首鋼京唐公司為例,講解了建設資源可循環的綠色鋼鐵廠的三大功能:優質潔凈鋼生產平臺;高效能源轉化、梯級利用的工業過程;各種固體廢棄物和粉塵充分利用的、近零排放的循環經濟示范區。他說,在各工序高效化生產的基礎上,京唐公司建立起全流程高效快節奏的生產體系,余熱蒸汽近零排放,用發電余熱建設國內最大海水淡化廠,固體廢棄料循環利用,全流程實現節能減排,成為能源轉換型的節能鋼鐵廠。他指出,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奇跡舉世震驚。
但隨著國內外環境的變化,原有依靠生產要素低廉(土地、勞動力、能源等)吸引外資,從而爭取國際市場空間的路子已日漸狹窄,同時國內環境、資源的約束則更加嚴峻。因此,經濟發展模式從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并使發展速度回落到合理的區間,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世界各國凡是經濟發展速度回歸合理區間并以最終消費為主要動力時,鋼鐵工業都會出現產能過剩。在此前提下,無利或虧損運營將是"常態"。鋼鐵企業的經營理念也要從做大規模轉向全生產鏈的工藝、技術創新,努力做低成本運營來保持生存條件。鋼鐵工業的新一輪"洗牌"--削減過剩產能在所難免。這將是在政府主導下,市場發揮主要作用的"減量重組"(如寶鋼和廣鋼的重組)模式,或以環境容量,用水"紅線"為制約的"涅槃重生"(如首鋼搬遷調整)模式。不論是哪一種,都必須走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具有三大功能的綠色鋼鐵廠。
王毅代表首鋼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靳偉作題為《踐行鋼鐵強國之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的主旨演講,圍繞本次會議的主題:"轉型發展·鋼鐵強國"和京津冀協同發展,介紹了首鋼的思路和做法。他表示,首鋼搬遷調整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是國家第一個批準鋼鐵業整體遷出大城市,真正向沿海發展,涉及國家、地方、企業、職工利益的復雜系統工程。首鋼京唐公司與先期啟動的遷鋼公司、首秦公司、首鋼冷軋公司相繼建成投產,總體技術裝備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搬遷調整的新鋼廠、新布局、新優勢基本形成,促進了鋼鐵工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同時,首鋼京唐公司通過探索規律、加強管理、全面推進達產、達標、達效,到今年5月份已全面實現盈利。這表明京唐公司的綜合優勢正在逐步發揮出來,表明中國人能夠建設和駕馭好世界一流水平的鋼鐵企業,為實現鋼鐵強國夢邁出了新的步伐。首鋼通過搬遷調整,促進了我國鋼鐵工業的優化布局調整、自主創新和發展循環經濟,促進了北京市與河北省的經濟結構調整和區域環境治理,促進了京津冀的協同發展,對建設鋼鐵強國、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都具有重要意義。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已成為國家戰略的新形勢下,首鋼更應在區域協同發展上有所作為,更應在區域環境治理上有所作為。首鋼要積極發揮更重要作用,成為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平臺和紐帶,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
吳溪淳作題為《探索中國鋼鐵行業脫困圖強之路》的主旨演講。他通過大量的數據對比,對當前鋼鐵行業的嚴峻形勢做了透徹的分析,提出了要靠改革創新探索中國鋼鐵強國之路。他指出,解決中國鋼鐵行業脫困圖強的問題,只有真正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才能實現,兩者缺一不可。一是必須加快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公平競爭實現優勝劣汰。當前最重要的是嚴格稅收征管和嚴格環保執法,建議加快建筑業和房地產業"營業稅改為增值稅"步伐。二是深化國有或國有控股鋼鐵企業改革。建議政府有關部門研究國有鋼鐵企業體制機制改革和國有鋼鐵企業聯合重組,提高集中度的相關思路,增強控制力和市場影響力。
殷瑞鈺以《論曹妃甸鋼鐵基地的設計思路》為題,介紹了首鋼京唐公司的設計思路。他指出,新一代鋼鐵制造流程理論研究遇上了首鋼搬遷的實踐機遇,為建設臨海鋼鐵基地與循環經濟示范區進行了頂層設計。頂層設計以實現三個功能為目標,即鋼鐵產品制造功能、能源高效轉換功能、大宗廢棄物處理-消化和再資源化功能。同時,在設計上必須建立起動態-有序、協同-連續運行的概念。他表示,首鋼京唐公司是高效率、低成本潔凈鋼制造的集成技術研發平臺,是新一代"三個功能"鋼廠的工程示范,實現了"氫"的分析和高值利用、"海水淡化"與化工利用、"煤氣回收"與發電利用、爐渣加工與建筑利用,以及低能階余熱與社區供熱利用。
會上,馬國強、王新東、嚴澤生、王義棟分別以《加快調整優化推動轉型發展》《建立適應行業新常態的經營發展模式》《加快渤海鋼鐵轉型發展迎接行業"新常態"》《城市因"鋼鐵"而不同--鞍鋼在沿海基地的實踐》為題,介紹了轉型發展方面的思考與實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專家李擁軍就鋼鐵工業轉型升級的走向做了專題報告。他們在發言中給予首鋼搬遷調整很高的評價。認為,首鋼搬遷調整是我國鋼鐵行業為實現轉型發展和鋼鐵強國夢而進行的有效實踐和大膽探索,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體現,代表著鋼鐵行業未來發展和競爭力提升的方向;同時,首鋼搬遷調整也體現了首鋼人奉獻、奮斗、改革創新的精神,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了表率,具有明顯的示范意義。
8月23日,參加高峰論壇的領導、專家學者來到京唐公司,先后參觀考察了指揮中心、5500立方米高爐、2250熱軋生產線、第三冷軋分廠、海水淡化和成品碼頭。干凈整潔的廠區、先進的工序、有序的管理、高效的運輸,給各位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認為,首鋼京唐公司積極探索現代化大型裝備和先進工藝運行規律,充分體現了"產品一流、管理一流、環境一流、效益一流"的定位要求和建設目標,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精品板材生產基地和自主創新的示范工廠,成為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的標志性工廠。
論壇的召開受到國內各大媒體的高度關注,《人民日報》《經濟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國冶金報》《科技日報》《中國企業報》《中國證券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北京電視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北京日報》《首都建設報》等十余家新聞媒體記者到會進行了重點采訪報道。總公司黨委副書記何巍就首鋼轉型發展的有關問題接受了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媒體記者的采訪。